•有問必答認識南管•

1.什麼是「南管」?

南管是一種於中國閩南地區的古老音樂,本名叫「絃管」又名「南音」、「五

音」、「南樂」及「郎君樂」。

2.「南管」唱的是哪一種語言?

南管的演唱採用的是泉州話,根據研究,這是最接近古代中原語音的語言。泉

州話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鹿港的,「海口腔閩南語」,便是源於泉州腔,

因為當年渡海來台的泉州人,最初就是聚居於鹿港。

3.「南管」是台灣特有的民俗音樂嗎?

不是!台灣的南管相傳是三百多年前(西元1661年)鄭成功入台的時候,隨福

建軍民子弟而來的,當時為了和鑼鼓樂的「北管」有所區別,便將絃管稱為「

南管」。目前有南管人口的地方,除了台灣之外,還有香港、菲律賓、新加坡

、馬來西亞、印尼等有閩南移民聚居的東南亞國家。當然號稱「南管故鄉」的

福建泉州、廈門等閩南地區,更是南管興盛之地。

4.「南管」和所謂的國樂一樣嗎?

南管和國樂是完全不一樣的。南管所使用的樂器、樂理、音律、調式記譜,甚

至禮節儀典都是「南管專用」,堪稱是一個獨立的樂種。

5.「南管」是一種戲曲嗎?

一般說南管指的是純粹南管音樂,並不是隸屬於戲劇的戲曲。不過有一種俗稱

「南管戲」的「梨園戲」,它將純音樂的某些部分運用到戲劇之中,反之純音樂

也擷取了某些梨園戲的曲子來演唱,即使如此,純音樂與戲劇仍是兩個獨立

運作的系統,彼此沒有隸屬關係。因此,除非是經過訓練,否則演奏純音槳的

人和演奏南管戲後場音樂的人,彼此是很難「跨行」的。

6.「南管」使用哪些樂器?

一般的南管演出使用四種絲竹樂器:琵琶、洞簫、三絃、二絃,我們稱為「上


四管」,另外再加上指揮節奏的「拍板」,便構成南管音樂的基本演奏形制。

有時為了配合某些樂曲和儀式,會加入響盞、叫鑼、雙音、四塊這四種打擊樂

器,即所謂「下四管」。當「下四管」。當「上、下四管」同時演出時,笛通

常也加入演奏。這些樂器的名稱或許和某些國樂樂器一樣,但是它們的外形、

材質、演奏技巧卻是完全不同的。

7.南管」演奏和演唱的都是古代的作品嗎?有新的創作嗎?

南管的樂曲都是從前留傳下來的,現存「指」有48套,「譜」只有16套,「散

」曲較多,據說有兩千多首,但只有十分之一是經常被演唱的,其數量之多,

仍不脫南管108個曲牌的範圍。要創作南管樂曲除了要熟悉南管音律、曲牌與

各種樂器的演奏原則之外,又因為南管講究歌詞、聲韻與旋律、音調的契合,

所以創作者還必須精通聲韻,現代人很難符合以上條件,所以幾乎無創作南管

樂曲了。「曲」、「譜」中最近的作品據說完成於清朝末年,現代有某些人嘗

試舊「曲」填新詞,但都未能普及流行。

8.「南管」都是用唱的嗎?

不是!南管音樂內容分成三種類型,簡單說明如下:

「指」-大曲。可說是南管樂曲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其特點包括:結構嚴謹、

包含數個樂章、進行演度一定從慢到快、有背景故事、有歌詞但是很少唱等。

演奏「指」對樂手和聽眾來說都是一大考驗,因為它的演出時間最短十二分鐘

,最長的則將近一小時,所以一般音樂會都只演奏指的其中一、兩個樂章。

「曲」-演唱曲。又稱「散曲」或「草曲」,多半擷取自梨園戲的片段。和「

指」相比,「曲」短巧得多,最長的約二十分鐘,最短亦有三分鐘不到的,學

起來比較容易,也較為聽眾所接受。台灣最常見到的南管演出就是「曲」了!

「譜」-樂樂曲。就是沒有歌詞,純粹清奏的樂曲。「譜」和「指」一樣,每

一首都包含數個樂章,演出時間從十到十分鐘不等。「譜」,為標題音樂,而

且以自然意境為主,如描寫一年四季各種景色的【四時景】、描寫梅花自含苞


到盛放種種姿態的【梅花操】等。

9.「南管」的歷史究竟有多久?

南管的歷史是一個難題,各家說法不一,但大多數研究者都同意:南管樂曲的

結構,明顯的具有唐代大曲風格。最新研究更發現:南管是目前中國所有樂種

之中,唯一和湖北出土的戰國(西元前四世紀)樂器音律近似的。既然南管是

古代中原的音樂,為什麼現在會保存在閩南地區?這就要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

代,北方遊牧民進犯中原,中原氏族大舉南遷,把中原的文化、語言、藝術帶

到了南方沿海,自然環境的差異,使得他們多少改變了製造樂器時的取材,但

是他們演唱、演奏的仍是當時中原流行的音樂。從此中原古樂便在南方「定居

」下來了。

10.初次接觸「南管」應該如何欣賞呢?

南管是文靜幽雅的絲竹音樂,許多人初次接觸時,會不耐它的徐緩,而感到昏

昏欲睡,並因此認定自己水準不夠或缺乏音樂細胞。其實昏昏欲睡正是融入南

管沈穩步調的一種表現,如果能夠進一步了解音樂的背景故事,甚至樂隊合奏

的技術表現,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夠在輕鬆而不打瞌睡的情況下享受南管音樂。

以下幾點建議,提供初次接觸南管的朋友參考:

一、南管的樂曲都有背景故事。「指」和「曲」的背景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

歷史故事,如陳三五娘、孟姜女、王召君...;「譜」則都是描寫生動的自然

景致,聽眾可以憑樂曲介紹和歌詞來揣摩樂曲所要表現的情感。中國式的情感

表達雖內斂但豐富,即使是旋律起伏與節奏都經過巧妙安排,耐人尋味。

二、南管「上四管」包括四種不同的樂器,這四種樂器各有特色,為了將它們

各自的長處發揮到極致,這四種樂器是名司其職的;琵琶和三絃依照指法彈出

單音,這些連串的單音,成為音樂節奏基礎鞏固的關鍵;配合洞簫、二絃起伏

有致的優美旋律,雙方的密切契合,組合成了整體動人的音樂。譬若南管音樂

是一棟房屋,那麼琵琶和三絃就是鋼筋,洞簫、二絃則是水泥;只有鋼筋的房


屋難住且不美觀,只有水泥的房屋不容易穩固並有倒塌之虞。聽眾不妨留意鋼

筋與水泥,如何建構一棟既穩固又美觀的房子。

三、聽眾還可以觀察樂器彼此陰陽和諧的特色。同時擔任單音的樂器中,音色

鏗鏘但餘韻較短的琵琶是陽;音色純厚綿長的三絃是陰,陰陽配合之下音色既

響亮又具餘韻;而靠吹奏發聲並擔任旋律引導的洞簫是陽,但是人的氣長有限

,因此當簫音將盡,原本輔助洞簫的二絃陰柔綿延的音色便擔負起為每一段旋

律收尾的責任,彼此兩兩契合,互相截長補短。這正是中國陰陽和諧思想的表

現。

四、樂器彼此要和諧,靠的當然是執掌樂器的樂手。南管追求的「和」不只是

「樂和」還有「人和」。平時樂手彼此之間就必須相互了解、體諒與尊重,上

了舞台合奏的時候才能眾心一意,為音樂的整體美而密切合作;加上南管演出

時不能看譜,漫長的十幾二十分鐘,樂手若不能互相關照,音樂要從頭至尾順

利進行都有困難。因此聽眾可以試著觀察南管樂隊默契;默契不佳的樂隊,人

人各走各路,音樂聽來也東倒西歪,讓人幾乎有「這五個人好像彼此不認識」

的錯覺;反之,默契好的樂隊能夠合作出氣韻流暢的音樂,即使遭遇突發狀況

,也能靠一個眼神輕易化解!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