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琉璃珠的種類與分布  吳碧雲

最早的人造珠子是由美索不達米亞( 西亞)與埃及人製作而成,因為他的花紋比天然寶石更豐富,所以當時人珍視的寶石即是以玻璃製成。製作的方法很秘密,大都以家傳紀錄留存至今。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古巴比倫帝國(即紀元前十六世紀始),以及埃及新帝國(即十八王朝之前四、五世紀)之時,玻璃珠子非常盛行,花紋大多是繩紋,經由英國考古學家從埃及古墳中所挖掘出土,是為世界最古老的珠子。

  距今3500前所做之珠子如今價值並不低於天然珠寶,它的花紋繁複,並具有相當的社會價值。依其花紋可分為同心圓珠子及人面花紋珠子,甚至有嵌珠子及羽紋的幾何紋珠子,色彩非常豐富。紀元前三百年到羅馬時代初期是珠子的全盛時期,設計意象千變萬化,直徑約一公分左右,雖是小小的珠子,卻充滿了誘惑及神秘色彩,予人有懾人魂魄之感,幾乎把人的靈魂吸引走。它的花紋一直在演變,從未間斷,至今約有幾十萬種。

  古時商人為了交換金、銀以及皮毛,將珠子帶到偏遠蠻荒之地作為交易或買賣之用,而且土著也對琉璃珠發生了很大的興趣。因為貿易的關係,琉璃珠滲透至世界各處偏遠角落,而且也針對原住民不同的喜好而專門製造出不同變化的珠子,經由商人貿易的關係所流通至今的珠子究竟在何時何處、由何人製造,現今已很難加以判斷,必須經由珠窯遺址,然後對珠子特殊製法、技巧以及化學組成成分加以分析和印證,才能確定其原產地。根據化學分析:珠子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矽、氧化納和石灰,其中若干還含有鐵及氧化鉛。

  在古代,數字常代表吉。奇數中,三、五、七象徵吉祥,七星紋也由此產生。而且在猶太教裡祭祀用的蠟燭台也都用七根,所以「七」是西亞古代最神聖的數字,並具有宗教信仰的意義。

   西亞琉璃珠的特色是七星同心圓紋以及多重圈紋,而黑海周邊出土的則是人頭型壁狀物、人面型的琉璃珠和埃及的兩眼連續型琉璃珠、嵌琉璃珠。

  在許多琉璃珠的造型中,首推卡魯他克(敘利亞)菲尼基人的人面型琉璃珠最有趣,體積最大為直徑2公分,高3、4公分人頭型,以男性為主,從未發現女性面孔,主要目的為護符之用。因為他們是航海民族,這些護符即在祈求神明能保佑其航海安全。此種貿易珠子目前在大英博物館及挪威美術館都有收藏一部分。

我們可從珠子的分布範圍對古代交通有更多的了解。羅馬時代地中海沿岸各地所做的琉璃珠,散播範圍北到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到英國,東則達南俄羅斯、印度、印尼、越南、中國、朝鮮及日本,幾乎遍及歐洲及亞洲大陸,由此可知貿易商人的活躍程度。亦有商人將琉璃珠作為貨幣使用,其在商品交易獲利程度也可想見一斑。

在已發現的數百處西元前六世紀到西元後四世紀的遺址所出土的大量琉璃珠中,可以了解埃及人以珠子做為護符用,出土數量占大多數,菲尼基人及美索不達米亞人則是大型人面及人頭琉璃珠和七星紋琉璃珠。

依圖解分類可分為:一、單純紋樣琉璃珠:二、複合紋樣琉璃珠:三、雕嵌紋琉璃珠。

西元1988年義大利舉辦一次大規模的菲尼基琉璃珠展覽會。印度於西元前七世紀開始製作琉璃珠作為貿易珠,尤其是輸往非洲的一項重要交易品。在西元前三世紀印度所製琉璃珠大部份以瑪瑙製成,且都是單色而帶有天然條紋,但有些是人工製造的素面珠子,顏色以淡綠色、藍色最多,且帶有白色條紋。一般先將琉璃珠作為一條管狀物,再將之一段切下來,然後再研磨成圓形或鼓狀的琉璃珠。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琉璃珠的歷史開始,是古代出土琉璃珠中最漂亮、最具特殊設計意匠的表現。中國琉璃珠形狀及紋樣可能都是從西亞傳進中國,中國同心圓紋樣琉璃珠中間有一小白點,並與七星紋並用,七星紋與重圈紋紋樣的意象在中國很新穎,所以在很多青銅器、陶器、漆器、生活器物上作為裝飾紋樣,許多意象都是左右相稱的幾何紋意象變化。

琉璃珠不僅象徵東西文化交流,更在紋樣技術及人際關係的交流上有更大規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