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藝術會場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Multiple Fields Approach Colloquium

 

秩序印象/  人工智慧

Order Impress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機圍棋大戰

AlphaGo AI Machine to Battle Human Champion of 'Go'

新數位時代的決策議題

A Policy Issue in New Digital Era

 

引言 葉樹奎

 

引言綱要 Introduction

座談紀錄  Colloquium Record

延伸討論 Extensions

 

西洋棋AI大事紀要

Human-Computer Chess Matches:

1996 ... Kasparov- Deep Blue  (K won 4-2)

1997 ... Kasparov- Deep Blue  (DB won 31/2 -21/2)

1998 … Anald(#2)-Rebel (regular workstation)

(R won , 5-3, not played at normal time controls)

2002  ... Kramnik  - Deep Fritz  (4-4 draw)

2003 … Kasparov -Deep Junior (3-3 draw)

2003 .. .Kasparov -X3D Fritz  (2-2 draw)

Man vs Machine World Team Championship (2004-2005)

2004….(Computers   8.5-3.5)

2005….(Computers  won 8-4)

2005 … Hydra(custom Hardware))-Adaams  (H won 51/2- 1/2 )

2006 … Kramnik-Deep Fritz (DF won 4-2)

2007-2008 Rybdka odds matches

2007 …. Rybka – Ehlvest (R won) ,  Rybka -Dzindzichashvili (R won)

2008 …  Rybka- Milov  (M won 11/2-1/2, 21/2-11/2 )  in odd games

     … Rybka -Milov (R Won 11/2 -1/2 ) in standard games

2009 …. Pocket Fritz 4 (2009)    ,A chess engine running on slower hardware, a 528mHz HTC Touch HD mobile phone ,mobile phone ,reached the grandmastr level. Pocket Fritz 4 searches fewer than 20000 positions persecond. This is in contrast to supercomputers such as Deep Blue that searched 200 million positions persecond. Pocket Fritz3 achieved a performance level than Deep Blue.

2015 … Komodo Handicap Matches …. 

 

 

工智慧加速發展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The Myth of AI 人工智慧的迷思

霍金等人指出AI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非危言聳聽﹞

AI可能將難以被人掌控

l  AI未來,可能將比科學家更具創意,研發出人類無法理解的武器,可能比金融分析師更聰明,比人類領袖更能操縱人心….

l  目前,全球各地軍隊已開始導入自動化武器系統﹝能自選並殲滅目標﹞?

l  中期,AI 可能轉化整個經濟型態,同時帶來巨大財富與嚴重混亂?

Stephen Hawking,

Stuart Russell (California Berkeley , AI)

Max Tegmark (MIT, Cosmology) ,

Frank Wilczek(MIT, Physics)

2014(The Independence)英國獨立報聯合發表文章

 

Elon Musk (Tesla Motors , SpaceX CEO), (DeepMind 原股東)

CNBC (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採訪報導

比較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差別:人性掌握vs.機制執行

自動駕駛車﹝直觀駕駛﹞人控制車如身體一部份

無人駕駛車﹝無人操控﹞機器自行決定「正常」或「不正常」

l  AI帶來真正危機不是奴役人類而是讓人類喪失鬥志?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6/03/10

AI機器供養人類醉生夢死?

關注啟發式教育

發展右腦領域

李開復 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 曾任谷歌微軟蘋菓三家全球副總裁。

………………………….

 

人機圍棋大戰/新數位時代決策議題座談 引言

l  誰是決策者?時空藝術會場 STARTS Studio colloquium  2016/04/16  葉樹奎

l  人機圍棋大戰AlphaGo演算策略得失評估

l  DeepMind 類神經網路目前進行之深度學習過程仍為試誤法,以相對比較為統計定量基礎,並非邏輯演繹之必然結果。

 

l  AlphaGo並無概念化定性數學模型作為圍棋演算依據,棋局決策是參考大量名局棋譜,加以其自身試誤去冗等學習程序累積成果,依其自訂標準定量數值之比較決定輸出。

 

l  道與器之辨:傳統認知,器有專用;DeepMind 宣稱發展通用人工智慧為其進行中的目標,使用通用目的學習演算法(General purpose learning algorithms)並可以進化發展進化發展一詞所指為專用目的﹝例如圍棋﹞之技術進展抑或可通用於其他領域?究其意旨應屬後者,若以AlphaGo而言,似尚未得見端倪

 

l  形與神之辨:圍棋傳說是堯發明的,晉代張華〈博物志〉中有「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的記載。

圍棋是數學遊戲,若以數學問題觀之,則其尚未得解,是一圖形變化關聯數學程序的問題。古今名局無數,歷代國手名家軼事流傳,文人高士用以修心養性,也用在窮理觀機,名將用兵通於弈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棋經也如兵法,機神遠運,出於形外

 

人類尚未得出圍棋的數學解,棋譜分析是圖形變化的研究,未能窮盡。棋士學習皆以打譜與對局經驗作為養成功夫的手段,對局時需要平日養成的經驗直覺與領悟力

經驗直覺和領悟力都屬於「精神」層次,雖然與「形」相關,但不受拘於有限之形。

機器而言,並沒有「精神」層次,一切作用都是唯物的反應過程。

AlphaGo使用蒙地卡羅樹狀搜尋,結合「策略網路」與「數值網路」的「類神經網路」演算過程,使用了大量CPU與GPU,都是進行圖形處理賦予數值分析比較輸出決策,皆屬於「形而下」的層次。唯物之「器」,如何擺脫既定之「形」制而產生抽象「精神性」呢?

﹝討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誰是決策者

決策之先?

智慧潛力人或機器?

多元性與互補性

 

2016/04/16 時空藝術會場 /人機圍棋大戰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引言  馬逖

l  圍棋是什麼?一門不折不扣的藝術!

爰引早年良師益友前輩開示,并於自身體驗圍棋文化深涵,於此提出「圍棋藝術」之範疇,非僅止於競技,感受深刻者,在於人的風骨與境界。以自身信念,「一捶定音」,盼能廣引圍棋啟發性自覺性的討論。

參考資料:

1.  境界與平常心   余英時/

2.  牟宗三的風骨   程志華/

﹝討論﹞

的精神

啟發

自覺

潛能

風格

藝術境界

 

2016/04/16時空藝術會場 /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引言 黃緯中﹝書法史﹞

l  電腦能判別神采嗎?

 

2016/04/16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文學、藝術、作家、 詩人..

引言討論 劉曉薇 林湘華 楊平 文林 ..

l  自然語言 (Natural Language)

l  AI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語言生成:將計算機數據轉化為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理解:將自然語言轉化為計算機程序可處理之形式

AI自然語言認知(Natural Language Cognition ) 使電腦能「懂」人類的語言

杜林測試Turing Test本義

l  「懂」的判準在人,電腦能不能裁判﹝其他電腦或人﹞?

l  電腦能處理邏輯關係,未必能辨反諷詭論悖論文字或藝術語言表現?

 

2016/04/16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引言   陳富陌

l  自然語言和機器語言(Machine Language)的關係能否更直接。本身曾嘗試早期AI棋類遊戲軟體開發,對於AlphaGo的表現很驚訝,想一探機心。

﹝討論﹞

少許資源也可進行開發,人的潛力所在。

 

2016/04/16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引言  陳昌言

l  AlphaGo 依蒙地卡羅樹狀搜尋結合策略網路與數值網路計算,問其評估數值標準制定依據?

﹝討論﹞

關聯定量依據的邏輯﹝是否有必然性?﹞

評量分析現狀僅依機率統計數值決定。

未有「定性」數學概念。

 

2016/04/16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引言   張凱迪

人機大戰之後,碁人講堂舉辦 淺談圍棋新時代

2016/03/27 在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B1舉行,會中有女子圍棋最強黑佳佳七段與交大圍棋程式CGI對決,並有職業九段棋士林至涵講解,交大AI實驗室吳毅成教授現場介紹,交大CGI 程式已有挑戰職業棋士勝績紀錄;與黑佳佳之戰CGI雖敗卻顯示強勁實力。因交大CGIGoogle AlphaGo 硬體比較有相當差距,表現不凡。

﹝討論﹞

l  以相對甚少硬體﹝CPU,GPU 數﹞而有接近職業棋士棋力,可知為優良AI程式。

l  少數資源,可觀結果。可延伸討論。

………..

AI 涵域

特定領域 Special Purpose﹞弱人工智慧 只處理特定問題

通用領域 General Purpose﹞強人工智慧 意識 知識 自覺 感性等人類特徵

研究範疇:

類神經網路 自然語言 機器學習 文字/語音/影像辨識

電腦視覺 糢糊運算 演算法調校 模型建構

2016/04/16時空藝術會場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引言  陳卓 物理教授

l  AI不可能提出數學定理,物理定律或經濟學理論!

 

l  語音/影像辨識都是經由信號轉換再作波形比對處理,類神經網路模擬的影像辨識,電腦視覺,模擬人類眼睛印象,電腦作出的判斷,精確性受輸入信息明晰程度影響,當輸入信息﹝例如光線﹞不足時,電腦誤判可能性增高,人的直覺,或許在此情況下有較好判斷?

討論

l  電腦未離「計算機」本質,以其超快速計算能力為人類代工,問題本身是人所設,設題與演算結果的詮釋都在於人,計算結果有助於人作決策與應用發展。強人工智慧雖然以硬體模擬人腦神經元結構,軟體設計能自行更新修正﹝自體演化﹞循環學習,但仍無法脫離程式命題。

…..

2016/04/16時空藝術會場 /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楊正雍﹝陶藝家﹞ 詩人楊平等討論

 

l  目前網路通訊的媒體資訊以文字影音為主,轉換傳遞屬於視覺與聽覺的資訊,人的其他官能目前尚少作轉換訊息傳輸。若以人的生活經驗而言,視聽嗅觸味五種官能都是延續生存所必要,各種感覺經驗雖然皆可嘗試轉換為其他形式,也有虛擬情境的樂趣,但是人不可能脫離身體,和實體空間,身體的本能經驗,要防止退化,若沉迷於虛幻,將是人類延續生存的危機?

l  電腦能否傳遞或判別擁抱泥土的感受?能否取代親炙撫摸的親情?如何想像唇舌留香?一個眼神,可否察覺於遠距教學的環境?

…………

2016/04/16 時空藝術會場/多元領域接觸座談  鐘永和 ﹝攝影家﹞

l  曾以「秩序/印象」主題在時空藝術會場作攝影聯展,真與美呈現為境頭下的自然與人文。即將在歷史博物館展出「鐘永和一甲子鄉城素描」,新數位時代的鄉情回顧,也是一種前瞻,與未來的展望,所以並沒有所謂「類比的鄉愁」情緒。類比與數位並不對應於過去與未來,鏡頭下的眼光,是超越時間的?!

﹝討論﹞

自然與人文/AI時代的議題

類比與數位

 

l  2016/04/16 時空藝術會場/多元領域接觸座談/筆記/心得

李珮綺 ﹝台藝大研究生﹞

AI 機器與人之間最大差異在於感知

機器未來或許有一天會近似人類,但不會有取代的可能。

科技日新月異,人類享受便利的同時是否也失去曾經感受真實的存在?就像網路訊息無法替代對面眼神交流的情感數位相機仍然無法取代底片相機獨有的溫度,最美麗且珍貴的始終是人性呀!

 

王亭允 ﹝台北大學應英系﹞筆記/感想

上個世紀的圖靈測試,就開始討論機器是否有思考。直到今日二十一世紀,超級電腦Alphago在「運算」的基礎上延伸出了「學習」與「思考」,人工智慧進入第二階段的進化。

我自己對這樣的發展是樂觀的。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有這些人工智慧的幫忙,我們可以做更大數量的演算,在各個產業上,都能有很大的進步。

至於「超級電腦有沒有辦法取代人類?」這個問題,我想是需要再細問的。取代人類的哪個方面層次呢?如果是數據運算方面,當然,這是超級電腦的專長,我想我們不介意由超級電腦代勞。如果是全面性取代人類,我想就目前為止是不行的。人類的思緒情感太過於複雜細膩,並不是輕鬆可以透過模仿就學習而來的。

﹝延伸討論﹞自然與人文新數位時代議題

l  類比與數位,數量的連續或離散,是人類選擇處理資訊結構的形式問題。﹝並非必然﹞

大自然奧秘的時空問題,數學與物理,也關聯著數量連續與離散的不同性質。微分幾何理論基於空間量度的連續性,而量子力學有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的限制。由於人類使用工具測量數字估計有效,非達「絕對」精確。無論自然本質為連續或離散,數量表示,在不同尺度的近似描述,皆可任意編成類比或數位的資訊結構。

l  互補性原理 Complementarity Principle

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的互補表徵,亦關聯大自然數字連續或離散的奧秘。

l  量子電腦、生物分子電腦、奈米電腦

l  人類潛能開發 人工智慧展望

Human Potential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Q & A

﹝會外討論Extensions

chuangchichwen:

看了會議紀錄,有很多有趣的觀點。既然有像是 steven Halkwing 的觀點,怎麼沒有人提到 ethics   及法律的問題? 現今的醫學已可用幹細胞複製各種細胞,雖未到達複製人類的技術,但為了防範未然,所以就加以立法去防止人做複製人類的事。

 

skweiyeh:

就是要廣泛提問﹝或質疑﹞,無拘形式。複製(Cloning)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生物技術。

AI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模擬人腦神經元運作,以電路硬體結構配合軟體程式模仿神經感應程序。

AI 與生命科學(Life Science)相關的是仿生學﹝ bionics﹞, 模仿生物行為特徵,用於電路設計。

「電路設計」產生的機器,沒有生命。

假如未來AI機器真能如電影情節「全面進化」 可自行判斷決策執行非人類意志的行為,而其擁有所有人類智慧成果,包括複製生命,改造生命,甚至於產生無中生有的生命,它也可以進行改造自身,轉變成有機化學結構,這時的它,就變成生物了? 還是變成上帝?

我感興趣的是「無機物質」系統怎能產生類似意識的作用?﹝科學家沒說清或失言,但也可能是報導誤解誇大引用。﹞

「結構抽象化」才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

此外有關程序的數學問題,電腦以浮點運算處理數量,即使速度再快,也無法滿足無限精確的要求。目前AI無法處理抽象概念,只能依人類設定模型作快速近似計算而已,雖然能「自學」改進演算程序但無法脫離設定命題,距離上述「智慧」似乎還很遠。

沒錯,倫理學ehetics與法律問題都是要未雨綢繆,是人的功課。

 

Kauncc 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

 

這真的是很值得探索的領域,相信會形塑人們未來的生活,並開發人類更深層的潛能

 

wcr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有關AI之發展與人類前景,由兩個角度觀察: (1)人希望AI做什麼? (2)我們又何以畏懼AI?

 (1)   AI能夠負擔的功能是人類社會全面性的機械功能? 抑或機械功能包含心智溝通與理解? 如果是前者,其影響範圍必受拘束,因為其僅能依既定模式決策。

 如果是後者,其影響範圍較大,但受限於欠缺有機體繁衍模式與能源、機械硬體環境,其衝擊也難以涵蓋整體人類社會。縱然影響仍受控制,但人類仍應設定AI系統之斷裂點與安全閥。

  (2)   我們又何以畏懼AI? 觀察AI會不會自殺? 會不會觀察眼神而與人類互動? 如果AI每一項意志決定都需具體外觀資料當作判準,那們人類也無從發展出機械功能包含心智溝通與理解之AI系統。這是結構性的層升概念思考,如果存在一種AI系統,人類無從設計、規劃其模式與機制,而在無機物之環境竟可以繁衍與進化,那我們當然畏懼,甚至恐懼。

 

Skweiyeh

 

謝謝提出的問題與分析。很高興有機會能討論再釐清一些問題。

AI 是人類所設計為人類服務的「機器」,但不只是處理「能源轉換」代工,也替代人類進行「運算」、「推論」並作為「決策」依據。「決策」的「自動執行」更為人類節省大量精力與腦力,但是否會「失控」?應是「疑慮」所在。以目前應用與發展近況來看,例如無人駕駛系統 (汽車、飛機),或無人診斷醫療系統(生理、病理、藥理)AI研究與檢測實驗的進行 ,似屬正面展望,帶來生活便利、人類健康與社會經濟效益,且正在風潮興頭之上,安全輿論多只在AI技術改良與自動修正的層面尚未具足深思潛慮。然而各國軍備系統AI執行自動化的趨勢早已隱含「失控」危機卻是當前令人「畏懼」的問題。

科學家警告科技「濫用」可能導致「失控」是出於良知與前瞻憂慮,也是知識探索者的智慧與道德自覺。

 

若謂「失控」是指AI機器演化為具有「自主意識」,而脫離人類控制,進而控制人類,如同電影情節,顯非上述「濫用失控」義涵,謬誤差異不可不察。

 

今日AI「類神經網路」模擬神經感知反應與仿生物學習過程,以大量積體電路模擬「運算」、「推論」、「決策」、「執行」等過程,並能累積經驗「程式自行修正演算方式」,達到所謂「深度智慧」的「表現」。例如AlphaGo人機圍棋大戰新聞,刺激多元商機考量,AI通用領域具有展望前景。

 

我要質疑的是人的態度,面對自然環境與人文現象的時代問題。

電路集合為無機物質系統,何能具精神意識與意志?顯然尚須釐清問題。科學家有責任說清楚,「失控」在物質與精神層次的界限,一般人也要明白其中關鍵差異。

作為科學研究者須能守科學精神,探索自然奧秘,在的位置,觀測實驗提出假設,嘗試詮釋現象,期能接近自然真相。物理學的研究以能符「操作性定義」為準則,理論建立依據皆須符合實驗程序檢驗。

二十世紀之後,物理學研究與尺度關係尤為密切,論小觀以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夸克、各類基本粒子 ,各種不同尺度的微觀(microscopic view),介觀(mesoscopic view),常觀(macroscopic view);論大觀至宇宙星系無垠時空屬於宇宙學(cosmology)範疇。因觀測受限於尺度,大或小的真相檢驗常「假設」試於「間接驗證」,有局限性。普遍性質是否存在,未必能得直接操作性實驗數據。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本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態度;當證據尚未充分時「存疑」,持續追求真相的精神更為重要。若只滿足於「不能證實亦不能證僞」之論述,科學即將終止?!

 

人文藝術若失去人類精神性的自覺,滿足於物質環境的存儲供需,只以形式數量為追求,藝術或將死亡?!

 

我正在思考有關結構抽象化,與數量分割的問題。

 

研討紀要

 

STARTS 新時空文化 時空藝術會場   

更新活動公告